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應”。經開區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將群眾“急難愁盼”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。在諸多民生關切中,“出行”是至關重要的一環。為此,經開區建設局以“交通先行”為抓手,圍繞“路網優化、設施提檔、安全加碼”三大方向,系統推進一系列道路改造與交通提升工程,致力讓市民的出行之路更加暢通、安全、舒心。
曾經的濱海大道,旅游旺季機動車擁堵,電動車與機動車混行,安全隱患突出。2024年,經開區建設局確立“微改造、提品質”原則,不封路、不大拆,通過重新分配通行空間、增設電動自行車專道、優化信號燈配時,僅用60天完成5.75公里改造。改造后的濱海大道黃海路——香港路段最大排隊長度從600米降至150米,通行效率提升25%,昔日“堵途”已成暢通美觀的沿海風景線。 包括濱海大道在內,近年來,我區完成珠海路、香港路、華夏路、青島路等主次干道改造,拓寬瓶頸路段,優化路口渠化,補齊城區路網短板,提升道路通行效率;對上海路、香港路等老舊管道更新改造,消除道路積水問題,解決污水管道跑漏滲問題。 基礎設施也在持續補短。近年來,修建疏站路過街天橋、皇冠中學人行天橋、青島路小學天橋、濱海大道渤海河人行橋、汽車站天橋等,解決學生及周邊居民過街安全問題,提升核心商圈行人通行效率與安全。完成時代路、海大醫院、嘉美花園、濱海大道、韓樂坊等積水路段和積水點改造工程,韓樂坊商圈也完成了雨水管網“大升級”。如今,市民雨天出行更安心,商圈購物體驗也更愜意。 經開區對全區80余條、150公里道路及配套設施及時“把脈問診”,主動發現并修復路面、井蓋、橋梁、隧道、路燈、交通標志牌等方面的隱患,最終都轉化為更安心、更舒心的城市生活體驗。 安全防護方面,對我區80處學校的標志標線等設施完善。對11處公交站點的防撞柱進行完善。主要實施通道隔離護欄3800米、固定防撞柱322根、各類小型標志40套,可移動拒馬34組,標線600平方米,群眾評價“出行更安心”。 此外,對濱海大道與香港路交叉口、青島路與鳳林路交叉口、海濱南路與黃島路交叉口等多處路口實施路口渠化工作,通過精準改造擁堵節點、融合景觀與功能、保障慢行權益,實現了“通行效率提升、安全事故減少、生活品質改善”的多重目標,讓城市交通更有溫度,讓市民生活更美好。